教学目标,如何明确、具体与可衡量,新课标教学目标怎么写
- 论文新闻
- 3天前
- 1
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目标”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教学评估,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
本文目录导读:
在教育领域中,“教学目标”是一个核心概念,它涉及到教育实践的方方面面,从课程设计到课堂教学,再到教学评估,教学目标不仅是教师制定教学计划的依据,更是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如何明确、具体与可衡量教学目标呢?以下是一些指导性的建议。
一、理解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教学目标通常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
1、知识与技能:主要关注学生学什么,掌握哪些基本知识和技能,它是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和发展的前提。
2、过程与方法: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如何学习,即学习方法和策略,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旨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注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个性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对学生的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这三个维度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教学目标体系。“知识与技能”是基础,“过程与方法”是关键,“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升华,只有全面考虑这三个方面,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
二、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含义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预期结果,它具有三个特性:具体性、可衡量性和可实现性,具体性要求教学目标必须明确无误,不能含糊其词;可衡量性要求教学目标能够量化评估,以便于教师评估教学效果;可实现性则要求教学目标既要基于学生的实际水平,又要考虑到教学条件的限制。
为了明确教学目标的具体含义,教师可以采取以下策略:
1、使用明确的词汇和表述,避免使用模棱两可的语言。“了解”、“掌握”、“熟练”等词汇都是很好的选择,它们都表达了清晰的行为指向。
2、具体描述学生需要达到的水平和标准。“学生能够解释……的概念”,“学生能够使用……的方法进行操作”等表述方式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
3、确保教学目标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教学目标的设定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基础,以确保教学的有效性。
三、制定具体可衡量的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的制定需要满足三个基本要素:行为主体、行为动词和行为标准,行为主体是指行为的实施者,也就是学生;行为动词是用来描述行为的词汇,如“说出”、“列出”等;行为标准则是衡量行为结果的指标,它使教学目标具有了可衡量性。
为了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教师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行为主体:明确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角色和责任。“学生能够阅读并理解……这篇文章”,这里的学生就是行为的主体。
2、行为动词:选择能够准确描述学生学习成果的动词,这些动词应该以学生的主动学习为核心,强调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分析”、“比较”、“评价”等动词都能够有效地衡量学生的学习成果。
3、行为标准:为行为主体提供清晰的行为指导,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设定合适的学习目标,并制定相应的评估标准。“学生能够在……的时间内完成……的学习任务”,这里的“完成时间”和“学习任务难度”就是评估学生学习成果的标准。
示例一: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准确计算出给定图形的面积。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掌握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以及小组合作的精神。
示例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索,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意识和创新能力。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四、教学目标的修订与完善
教学目标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教学进程的推进和学生需求的改变,教师可能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适时的修订和完善。
1、反思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教师需要定期回顾课堂教学的实际效果,总结经验教训,发现问题及时进行修正和改进。
2、征求学生的意见: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他们对教学目标的实现情况和存在的问题有着最直接的了解,教师应当积极征求学生的意见和建议,以便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3、结合实际情况调整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学习情况对教学目标进行必要的删减、增加或修改,以确保教学目标的科学性和实用性。
五、制定教学目标的意义
明确、具体且可衡量的教学目标对教师和学生而言具有深远的意义。
1、对学生而言:
明确方向:教学目标为学生提供了清晰的学习方向和目标,帮助他们更好地规划学习策略。
激发动力:明确的目标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2、对教师而言:
指导教学:教学目标为教师提供了明确的教学方向和重点,有助于他们制定合理的教学计划和策略。
评估与反馈:可衡量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师能够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3、对教学效果评估而言
科学依据:具体的教学目标为教学效果的评估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标准,确保评估结果的公正性和准确性。
促进发展: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活动可以更加有针对性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教学质量。
教学目标的制定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明确、具体且可衡量的教学目标,教师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发展;学生也能够根据目标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和努力目标,从而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
教学目标是教育工作的核心,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一个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能够引导教师科学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效果,如何撰写教学目标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述。
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
1、行为目标: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的核心,它规定了学生应该达到的行为标准,在撰写行目标时,应遵循以下原则:
(1)具体性:行目标要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和操作。
(2)可测量性:行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以便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3)可实现性:行目标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确保学生能够通过努力实现。
2、知识目标:知识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规定了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在撰写知识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全面性:知识目标要涵盖课程内容的主要知识点。
(2)层次性:知识目标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划分。
(3)连贯性:知识目标要与其他知识点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能力目标:能力目标是教学目标的重要体现,它规定了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力,在撰写能力目标时,应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可联系删除
(1)实践性:能力目标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创新性: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3)综合性:能力目标要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4、情感目标:情感目标是教学目标的延伸,它规定了学生应该具备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在撰写情感目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真实性:情感目标要符合学生的实际需求。
(2)引导性:情感目标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3)激励性:情感目标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教学目标的撰写技巧
1、明确性:教学目标要简洁明了,避免使用模糊、笼统的词汇。
2、可操作性: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操作性,便于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实施。
3、层次性:教学目标要按照学生的认知层次进行划分,形成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层次结构。
4、可测量性:教学目标要具有可测量性,便于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估。
5、连贯性:教学目标要与其他知识点相互衔接,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6、灵活性: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案例分析
以下是一个教学目标撰写的案例:
课程:《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丑小鸭》
行目标:通过学习《丑小鸭》,学生能够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并能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知识目标:
(1)掌握生字词:丑、小、鸭、湖、面、游、美、心、愿、赞等。
(2)理解课文内容,把握故事情节。
(3)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
(2)锻炼学生的复述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
(2)引导学生学会关爱他人,珍惜友谊。
教学目标的制定是教育工作的基础,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遵循教学目标的基本要素和撰写技巧,制定出明确、具体、可操作的教学目标,以提高教学效果。